【DSE2020】通識科必答題涉新聞自由 考生援引劉進圖遇襲及反修例事件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4/27 16:02

最後更新: 2020/04/27 17:53

分享:

分享:

有考生指對於「兩難」題型感到較陌生。(陳國峰攝)

中學文憑試(DSE)核心科目通識科今日(27日)開考,不少考生認為涉及「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」的必答題最難,對於「兩難」題型感到較陌生,有考生援引了「商人辦報」及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遇襲等事件,有考生憂慮會影響分數,曾考慮避免引用反修例事件。

【DSE2020】通識科卷一必答題曝光 問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兩難

陳同學認為卷一涉及新聞自由的題目較複雜、較難處理,特別是乙部(Part B)問到「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」,首次見到「兩難」的問法,要花更多時間構思。雖然他在曾涉獵新聞自由的概念,但由於去年的反修例事件太敏感,而且2015年曾出現新聞自由的題目,估計不會「翻炒」。而他作答時引用的例子包括現時是商人辦報,並非文人辦報,以及在新聞傳媒立場多元方面引用了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遇襲事件。

陳同學認為較難處理卷一中有關新聞自由的題目。(陳國峰攝)

陳同學表示,不擔心作答時引用反修例事件的事例會被扣分,「如果通識會咁樣,成個教育制度都幾荒謬,通識教育科本身訓練大家的獨立思維,應該用自己的所見所聞作出評論及分析,如要考生答model answer(標準答案)便會與開設通識教育科的原意背道而馳。」不過,他因為時間不夠,以及希望花多些篇幅引用資料,故沒有加入相關事例。

楊同學亦認為此題比較難,直言因為不知道評卷員的立場是什麼,擔心引用反修例事件會影響評分,但認為有關事例較貼題,故最終亦有引用,並以較中性的字眼作答。不過,她直言近年課堂上涉及新聞自由的份量不重,要靠考生平時自己留意新聞。

楊同學楊擔心引用反修例事件會影響評分。(陳國峰攝)

何同學則指這種題型較「新奇」,估計出題與近月反修例運動中新聞自由被打壓有關,出乎意料地沒有涉及熱門的中美貿易戰議題。

【DSE2020】通識科卷二選答題曝光 談粵劇保育、中國民企和智慧城市

至於卷二,何同學選答了與全球經濟有關的第2題;預計可取得第4級,認為延遲考試對其表現發揮影響不大。潘同學選答了與智慧城市有關的第3題,因自己較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議題。

何同學對考題沒有涉及熱門的中美貿易戰議題,感到出乎意料。(陳國峰攝)

試場防疫安排方面,在荃灣一個試場,潘同學指禮堂座位有足夠間距,有被安排分批進入試場,兩節考試之間亦分批到地下操場等不同位置休息,離開試場時欲與同學傾談,亦有被試場人員勸告不要接觸及盡快離開,認為整體安排不俗。

在同一試場、被編配到課室應考的何同學指,考試期間只聽到「老師有咳」,而課室內共有12名考生,形容座位相隔距離頗遠。

立即下載hket App,掌握「全球疫情實時動態」、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:https://bit.ly/2V94aIF

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$480訂閱禮品:https://bit.ly/39VrHSC

記者:馮琪雅